成長--在鴻訊的三年
已瀏覽:次
二零零九年十月,第一次邁進鴻訊的大門。
二零一二年十月,回顧------我已在鴻訊三年。
這是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的國家立足于這個時代的前沿,我們的公司也需要站在科技的前沿,不主宰,但必須。
二零零九
當年入職,雖說年歲不小,卻還是懵懂無知。只知道工作是為了生活;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讓自己的電腦配置更高;讓自己的手機功能更強大。
上班、打卡,下班、打卡,一天的工作就是這樣結束。不知道未來的方向,也不知道未來的目的地,只是覺得人就是這樣。
偶爾清醒的時候,會問問自己,為什么是這樣?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又要這樣?
清醒畢竟是少數時候,當然更不可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那年的生產部,欣欣向榮;那年的生產部,笑語歡聲;那年的生產部,有我們最渺小卻不可或缺的三名小將;那年,二零零九。
二零一零
年未過,實習期已結束。服務部的生活,讓我熟悉了龍泉雙流的大小道路,出差成了常有的事。在這,工作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生產部那樣固定的配件、組裝、維修。自由的帶著工具背包,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偶爾被用戶聲討,偶爾被用戶感謝,偶爾還能接到用戶的投訴電話;就像剛才,“驛都水岸”的用戶停電,還在電話呼叫。
漸漸的熟悉了雙流的每一個項目,做好了每一個項目。喜歡上了《蜀郡》的中式別墅,有小橋流水處的后院庭閣,有蜿蜒山路的小溪小瀑,鳥聲蛐蛐叫。遠離都市的繁華,別有一片住宅的寧靜溫馨。
二零一一
智能電表進入四川的大城小市。這一年,工作模式變了,生活變了,性格變了,身邊的一切都變了。
努力的學習著新的知識,努力的適應著新的生活,努力的適應著自己的改變。
有的時候覺得,做人挺難;有的時候覺得,做事挺累;有的時候覺得,活著真好;有的時候覺得,這樣的日子挺好。
二零一二
公司在繼續謀求著生存之道,我也在學習著生存之法。走在外面的世界,沒有以前做設計的線條規劃條條框框,沒有那么多既定模式的應有應用。必須學會某些技能,必須擁有某些能力。
感謝服務工作,增長了我的知識;磨練了我的毅力;開闊了我的眼界。回顧三年,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看到了自己最真實的成長歷程。想不通的事情想通了;過不去的坎坷過去了。
很久很久以前,看過一個故事,說:“這個宇宙其實從來就沒有變化過,有增長必然有消亡,你可以說它永遠是零,你也可以說它永遠是無窮。”
成長,需要付出代價;在鴻訊,我收獲了知識與快樂。
二零一二年十月,回顧------我已在鴻訊三年。
這是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的國家立足于這個時代的前沿,我們的公司也需要站在科技的前沿,不主宰,但必須。
二零零九
當年入職,雖說年歲不小,卻還是懵懂無知。只知道工作是為了生活;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讓自己的電腦配置更高;讓自己的手機功能更強大。
上班、打卡,下班、打卡,一天的工作就是這樣結束。不知道未來的方向,也不知道未來的目的地,只是覺得人就是這樣。
偶爾清醒的時候,會問問自己,為什么是這樣?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又要這樣?
清醒畢竟是少數時候,當然更不可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那年的生產部,欣欣向榮;那年的生產部,笑語歡聲;那年的生產部,有我們最渺小卻不可或缺的三名小將;那年,二零零九。
二零一零
年未過,實習期已結束。服務部的生活,讓我熟悉了龍泉雙流的大小道路,出差成了常有的事。在這,工作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生產部那樣固定的配件、組裝、維修。自由的帶著工具背包,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偶爾被用戶聲討,偶爾被用戶感謝,偶爾還能接到用戶的投訴電話;就像剛才,“驛都水岸”的用戶停電,還在電話呼叫。
漸漸的熟悉了雙流的每一個項目,做好了每一個項目。喜歡上了《蜀郡》的中式別墅,有小橋流水處的后院庭閣,有蜿蜒山路的小溪小瀑,鳥聲蛐蛐叫。遠離都市的繁華,別有一片住宅的寧靜溫馨。
二零一一
智能電表進入四川的大城小市。這一年,工作模式變了,生活變了,性格變了,身邊的一切都變了。
努力的學習著新的知識,努力的適應著新的生活,努力的適應著自己的改變。
有的時候覺得,做人挺難;有的時候覺得,做事挺累;有的時候覺得,活著真好;有的時候覺得,這樣的日子挺好。
二零一二
公司在繼續謀求著生存之道,我也在學習著生存之法。走在外面的世界,沒有以前做設計的線條規劃條條框框,沒有那么多既定模式的應有應用。必須學會某些技能,必須擁有某些能力。
感謝服務工作,增長了我的知識;磨練了我的毅力;開闊了我的眼界。回顧三年,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看到了自己最真實的成長歷程。想不通的事情想通了;過不去的坎坷過去了。
很久很久以前,看過一個故事,說:“這個宇宙其實從來就沒有變化過,有增長必然有消亡,你可以說它永遠是零,你也可以說它永遠是無窮。”
成長,需要付出代價;在鴻訊,我收獲了知識與快樂。
用電采集運維中心 楊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