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力為食的活細胞:細菌會“食電”人類可否?(組圖)
已瀏覽:次
還記得《口袋妖怪》里可愛的皮卡丘嗎?在現實生活中,竟然也能找到和它一樣,同樣靠電力保持存活“縮小版”同胞—“食電細菌”。在細菌的領域,存在著依靠不同能量來源存活的家族,而其中最奇特的就數這種以電力為食的活細胞。它們不僅千真萬確的存在,而且遍布四方,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全新生命形式存在,所攝入和排泄的,實質上都是電力。
食電細菌在電極上的掃描電鏡圖像。網絡供圖
有生命的“電子洪流”
前段時間,在加州薩克拉門托市舉行的戈爾德施密特地球科學大會上,內爾森實驗室的Shiue-lin Li展示了培養食電細菌的實驗結果。南加州大學的Yamini Jangir展示了另外的獨立實驗結果,他們培育的食電細菌采集自加州莫哈維沙漠死亡谷中的一口井。和地球上任何其他生物不同,食電細菌利用的是能量最純粹的形態—從巖石和金屬中攫取的純電子流。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研究者Kenneth Nealson表示,當你將生命解析到極細微的層次上,便會發現它就是一股電子的洪流,因此食電細菌的存在也算不上全然前所未聞。通過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者們發布的實驗結果表明,他們培育的一種細菌能夠從鐵電極上收集電子。據研究者Moh El-Naggar聲稱,他們的研究可能是目前為止,食電細菌能夠僅靠電子而無需食物培養最令人信服的例子。
令人期待的是,這樣奇特的細菌還“陸續有來”。Nealson的博士研究生Annette Rowe目前已鑒別出8種不同的食電細菌。令他感覺格外興奮的是,那么多種食電細菌,彼此之間大不相同,而且沒有一種與希瓦氏菌或者地桿菌相似,這意味著微生物世界還有很大一部分未被我們了解。
設想:用食電細菌
來充當電線?
不少研究人員都證實,在地球上,食電細菌可能也有實際的用途,比如建造能夠做下水道或受污染的地下水清潔等有益工作,同時又從環境中獲取能量的生物機器。“在最初的微生物燃料電池導電機理研究中,發現希瓦氏菌和地桿菌是在注入碳源條件下,有導電特性。這有可能是這種菌在正常情況下利用碳源作為自己的食物的新陳代謝方式。”孔曉英研究員告訴記者,“而在極端條件下,這兩種菌為了生存而改變了代謝途徑。如果是單純的食電菌似乎不能起到這個作用,因為食電菌吸收的是電子,污水需要去除的是復雜的有機物,這就需要其他種類的細菌降解這些污染物并產生電子,再由食電菌捕獲,人為將電能導出收集或利用。除用于廢水處理并獲取能量外,食電菌還可能作為生物電線應用到電力傳輸方面。”
說到生物電線,不僅好玩而已。研究證明,這種電線的導電性能幾乎和家里烤面包機的線纜一樣優良。在不久的將來,也許還會開拓出另一個有趣的研究領域。對此孔曉英研究員表示,食電細菌的優點是節能環保,缺點是穩定性能欠佳,對環境敏感,可能存在細菌死亡,工作停止的狀況。未來,可基于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應用在廢棄物處理領域,優點是可以收獲電能,工作原理是在其他種類細菌降解有機廢棄物釋放電子后,食電菌吸收這些電子,并傳遞到電池陽極上,不斷結合陰極電子,形成電流。人類未來
是否也可“以電為食”?
不少從事食電細菌研究的科學家都認為,微生物世界還有很大一部分未被我們了解,他們相信人們很快就會發現同時吃掉和排出電子的細菌。在兩根電極之間培育的細菌能夠永遠自我維持,如果沒有什么吃掉或者毀掉它們,理論上來講,人類應該能夠永久性地維持它們。就連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對這種深埋地下的生物感興趣,因為這樣的生物往往靠很少的能量就能存活,可能提示著太陽系其他地方的生命形式。
大膽地試想一下,在未來,人類是否也有可能和食電細菌一樣“以電為食”,單靠電力便可以維持生命形式?孔曉英研究員回答,這幾乎不可能。“人體的組成和代謝要比細菌復雜得多,人體維持生命需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這三大營養物質,在人體代謝過程中產生能量ATP,供給人體內的物質合成和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單靠電力似乎不能滿足人體營養的需要和能量的供給。”她這樣解釋道,“食電菌是新發現的細菌,對于其前所未聞的代謝方式本人存在質疑”。但孔曉英研究員認為食電菌也是一種菌,也是需要新陳代謝的,也有一定的生理特性。雖然它的產電性不可能很大,但在某些特定微能源領域可能會有巨大的能源潛力,這還需做更深入的研究確定它的科學性。
顛覆性的發現:
直接攝入電子并排出電子
研究者Nealson認為,食電細菌的發現表明:有些非�;镜纳问娇梢岳@過糖類這個“中間人”,直接掌握能量最純粹的形式:從礦物表面獲取的電子。研究小組僅僅利用電力保持細菌的存活,不給糖或任何其他營養物質。他們認為這就相當于人類在做一件極端危險的事情—把手指頭插進交流電插座來給自己充電。“這種生命非常聰明,它搞清楚了如何從我們吃下的一切食物中吸出電子,并保持對它們的控制。”
為了培養食電細菌, Nealson的研究團隊從海床上采集了沉積物帶回實驗室,然后插入電極,發現:沉積物里面的細菌既能夠從高電壓電極中“吃掉”電子,也能夠向低電壓電極“排出”電子,由此產生一個電流。
廣東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孔曉英告訴記者,希瓦氏菌和地桿菌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相關研究中受到很多關注,在先前的研究中這兩種菌為產電菌,即代謝有機物維持生長并將代謝產生的電子排出體外的細菌。食電細菌的這種特性與已發現的任何細菌和生物的代謝都截然不同,是一種極其特殊的,難以想象的生存方式。“發現希瓦氏菌和地桿菌是直接攝入電子并排出電子,這是顛覆性的發現。”
食電細菌Vs普通細菌
細菌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對于人類來說,細菌既是最大的敵人也是最好的朋友。不但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體內及表皮上的細菌細胞總數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而且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然而,食電細菌卻與我們平時所了解到的細菌有很大不同。食電菌是以電子為直接營養物質并排泄電子的具有特殊代謝方式的細菌。普通的細菌生長需要更為豐富的營養物質,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無機鹽等,普通細菌在利用這些有機物或無機物為自身的生長提供能量,而食電菌只需要電子為自身供能,這種生長方式極其特別。來源:北極星智能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