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無電人口用電進入倒計時 條件與困難并存
已瀏覽:次
“‘十二五’期間將全面解決273萬無電地區人口用電問題。”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明確表示,“3年內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已具備較好的條件。”
目前,解決無電地區人口用電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大電網延伸方式解決,二是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新能源。
按照國家能源局的規劃,到2015年底,全國273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必須得到全部解決,其中電網延伸解決154萬人用電,光伏獨立供電解決119萬人用電,項目合計583個,總投資294億元。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光伏獨立供電建設任務,2014年底前基本完成電網延伸工程建設任務。內蒙古、新疆兵團要于今年底前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重令之下,各電網企業與電力企業紛紛調整工程進度,加快建設進程。三年時間能否真正徹底解決痼疾問題?工程推進是否順利?記者近日就此展開了調查。
“電網繼續延伸”遭遇籌資難題
2013-2014年,新疆電力公司將通過電網延伸方式解決66.9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青海省電力公司計劃全面建成電網延伸供電工程;甘肅省電力公司提出建高標準電網保障農村動力用電可靠……近日,存在無電地區的各省級電網公司紛紛表態,其決心可見一斑。
國家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取得的成果毋庸置疑。
據記者了解,1998年以來,國家通過實施農網建設與改造,以電網覆蓋和延伸的方式為無電戶通電。十幾年來,國家共解決了3600多萬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
目前,國家能源局下發的《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3年行動計劃》明確,將通過電網延伸方式解決154萬人用電。
“推進無電地區人口用電這一工程已持續十三年時間,剩下的,都是比較難啃的骨頭。”一位不愿具名的電力企業人士如是告訴本報記者。
企業調整計劃表決心
據了解,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工作會議后,許多電力企業的無電人口用電規劃都出現了調整。
以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任務最重的國家電網為例。國家電網農電工作部一位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已提出了3年(2013-2015年)任務爭取2年基本完成的目標,即力爭2014年底基本完成電網延伸工程,以解決無電地區人口用電。國網四川、新疆、西藏、青海、甘肅電力按照2014年底前完成無電地區電力建設目標,倒排工期,全面啟動后續工程建設的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工程建設。
此外,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加速推進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兩大電網外的地方電力集團也對“十二五”無電地區電力建設規劃進行了優化和調整。
四川省水電集團一位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集團規劃調整內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將電源投資規劃調整為通過電網延伸方式解決;二是采取集團與下屬企業分級負擔的原則籌集資本金;三是因地制宜,將難以采用電網延伸方式解決用電的部分,采取分布式供電等多種方式解決。”
幾家接受記者采訪的電網企業均表示,電網企業規劃調整后,目前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基本按既定目標推進。
294億元并不“解渴”?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表示,3年內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具備較好的條件。因為“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國資委,以及各大電力企業的積極支持下,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所需294億元投資得到落實”。
據記者了解,目前無電地區電力建設投資由國家和地方共同籌集,運行維護費用由地方自行承擔。根據國家政策,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投資比例大致如下:西藏地區國家投資80%、企業出資20%;四川和青海藏區、新疆南疆地區:國家投資50%、企業出資50%;其它地區國家投資20%、企業出資80%。
“無電地區的自然條件十分惡劣,電力建設和運營成本都很高,294億元的投資仍然不夠,資金存在較大缺口。”一位不愿具名的電監會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據國家電網農電工作部負責人介紹,目前國網負責范圍內無電地區電力建設的平均造價已達到4.2萬元/戶(不含川藏聯網等大型工程),個別地區達到十幾萬元/戶。再者,工程建成后運行維護成本也很高。通電工程造價高,通電人口平均用電量卻很小,工程建成后設備利用效率極低,維護成本很高,投入產出將長期處于倒掛狀態。
“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肅等電力公司經營較為困難的情況下,國家電網統籌資金安排,確保無電地區電力建設資金投入。”上述人士說。
與國家電網相比,地方電力集團面臨更為窘迫的困境。
“就四川省水電集團實際情況而言,2010年國家補助無電地區建設項目資本金50%,企業貸款資金比例50%;2011年國家補助無電地區建設項目資本金38%,企業貸款資金比例62%;2012年國家補助無電地區建設項目資本金29%,企業自籌資金20%,貸款資金比例51%。”四川省水電集團一位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無電地區建設的貸款尚無著落。由于地方電力企業大多位于老、少、邊、窮地區,企業自身基本不具備融資條件,銀行信貸評審難以通過。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依靠集團多方舉債實施無電項目。但隨著項目的持續推進,籌措資金的壓力越來越大。如銀行不予貸款,僅靠集團自身無法承擔如此巨大的資金壓力。”據了解,當地銀行不愿意貸款的原因有三:一是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貸款的還款來源是靠企業效益還貸付息,部分地方電力企業自身的效益差,沒有還款來源;二是無足夠的抵押物,各電力公司的電費收費權已用于農網一、二期和農網完善工程貸款質押;三是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項目社會效益顯著,但經濟效益差,后期維護管理仍需不斷投入。
寄望政策傾斜
“294億元投資資金的落實并不意味著企業自籌資金能順利到位,我們現在自身經營都存在困難。”某縣級電力企業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我們更希望國家能源局和地方能源局關注到這一難題。”
據了解,面對資金少、貸款難等問題,地方電力企業只能寄希望于總公司或是當地政府。
受訪的地方電力企業普遍表示,希望國家參照農網改造政策,將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項目納入社會用電量每千瓦時2分錢的農網還貸基金統一還貸,以鞏固無電地區建設項目已取得的成果。
而一位電監會人士給出的建議則是,國家提升中央投資規模,加大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電網建設投資力度,將西藏地區中央資本金提至100%,將四川三州(甘孜、阿壩和涼山)、青海藏區、甘肅藏區和新疆南疆地區中央資本金提至80%。此外,國家還應抓緊研究設立電力普遍服務基金。“初步的想法是,2013年后每年每千瓦時加價3厘錢,用于解決電力普遍服務工作,包括無電地區電力設施建成后的運行維護、改造升級等。”上述人士說。
其實,設立電力普遍服務基金的提議已非首次,然而該建議具體能否實施,目前仍是未知數。
此外,還有專家建議,對于不適于長期居住的偏遠地區,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協調、加大力度,更加重視做好偏遠地區無電人口搬遷工作,“這樣既解決了用上電的問題、也有利于用好電,而且解決了經濟效益太差、通電后人口搬遷造成嚴重資源浪費的問題”。
對此,電網企業的說法是,移民搬遷或許可行,但其涉及社會各方面,“已經不是電網企業能考慮的問題了”。
無電地區光伏供電如何“好事做長”
根據國家能源局《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到2015年底,光伏獨立供電將解決119萬人用電。
據了解,青海大電網延伸區外的3.76萬戶、13.59萬無電人口,新疆電網延伸范圍之外的5.08萬戶、20.1萬無電人口的基本用電問題,將由華能、大唐、中電投、國電、中廣核、中節能、中興能源等8家援建企業通過建設獨立光伏電站解決。甘肅8地市26縣的1.84萬戶、8.8萬名無電人口,四川電網延伸區外的無電人口,將由中興能源通過建立獨立光伏電站解決用電問題。而西藏全區1630個行政村、約69萬人口的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已于今年上半年得到基本解決。
青海光伏供電樣本
8月7日,由中興能源援建的青海果洛玉樹獨立光伏供電工程一期項目完工總結大會在西寧舉行,青海果洛州瑪沁縣、玉樹州曲麻萊縣1萬多戶家庭從此告別無電,這是青海省無電地區獨立光伏供電工程率先完工項目,目前二期項目正在抓緊施工。同時,作為第一批啟動的由中興能源負責實施的新疆喀什克州獨立光伏供電工程已進入施工階段,其余7家承擔光伏獨立供電任務的企業正在抓緊辦理各項前期手續,近日將全面開工建設。
“前幾年,我們在西部偏遠無電地區建設光伏通訊基站發現,當地居民同時也迫切需要解決醫療、教育、日常生活等民生用電問題。” 中興能源副總裁郭軍對本報記者說。
“我到新疆的喀什葉城縣西合休鄉,期間要穿越懸崖峭壁,經過牛馬路、碎石路、河灘路,穿過一條河,還要步行一段時間才能來到村子里,這里緊挨著巴基斯坦邊界。”郭軍回憶起去新疆調研無電人口的情景,“當時我感覺壓力很大,我們任務的30%-40%都是離鄉政府還有100到180公里的地方,都是在極度偏遠的山區,物流成本、人員安全、工程實施都面臨極大挑戰。應對高原環境,我們設計了負荷過載的自動復位功能,過載轉換率和過載斷電時間都高于國標。光伏電站使用了膠體蓄電池,壽命5年,在高原溫度適應范圍更廣。將IT物聯網技術與光伏電站結合,可以通過電腦、手機實時查看電站的發電數據和運營情況,切實做到援建項目能夠正常運行20年。”結合青海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特點,在當地援建的戶用式光伏供電系統可滿足一戶家庭使用電燈、電視機、酥油機、小型冰箱、DVD等基本家用電器,集中式光伏電站則可以為衛生院、養老院、學校等集中用電單位提供可靠供電,還可以帶動青稞磨粉機等一些小型農機具。
運維機制是持續供電的保證
據悉,國家能源局即將頒布無電地區光伏電站后續運維體系等規范,并提出承擔建設任務的企業要做好工程實施和長期運維工作。
“項目完工后,我們將同步建立維修點和備品備件庫,第一時間響應設備維修、更換等問題。后續運維工作責任重大,希望盡快落實配套資金,企業和政府共同將好事做好,好事做成。”中興能源副總經理崔雅萍對本報記者說。
“目前,無電人口光伏供電資金解決方式是國家出資70%,企業援建30%,而運維比建設壓力更大。通電之后,牧民的用電需求更大了,如何進一步應對過載問題及適當提高戶用居民的負荷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郭軍說,“隨著電池儲能技術的提升,鎳氫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的壽命更長,更適合高原。此外,電池的回收、技術升級等問題都應考慮在內。”
“國家應在后期維護資金上給予財政支持,要監督后期維護資金的使用,督促相關主體落實長期運行維護機制和責任。”北京電力公司司賀秋提出,“各地區和項目單位應在制定和落實工程方案的時候就考慮后期運維,并做好相關培訓,使無電人口地區能夠自身維護好光伏電站,減少對專業運維的依賴,提高電站壽命。”
人人都是“光明使者”
“我們的團隊有安多藏族、康巴藏族、塔吉克族、彝族、回族、哈薩克族等民族,讓老百姓早日通電是每一個人最樸素的愿望。正如新疆葉城縣縣長所說的‘燈亮了,心也亮了’,參與無電人口建設工程就是一個受教育的過程。”郭軍說。
“在果洛州當洛鄉實施的過程中,當地的居民早早買好了電器,在家等著迎接通電。聽說我們的車壞在泥路里,他們等不及了,吃著糌粑和馕,帶著帳篷,走了幾十公里來幫我們推車。”郭軍說。“這些無電地區都是條件比較艱苦的地區,設備靠牦牛、駱駝馱,有時還要人扛。此外,居民還要經常面臨地震、泥石流等災害。”
“解決無電人口問題不能光靠政府和企業的力量,而需要全社會的參與。人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崔雅萍建議,“我們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參與到無電人口通電的運輸、發放、培訓等工作中。”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