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下降應是電力體制改革的本意
已瀏覽:次
根據媒體報道,10月28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專家研討會,研究改革思路。目前,各方博弈已接近最后階段,但改革方案仍未最終定論。
在當前的能源體制下,電力體制改革相對沉寂。上一輪改革始于2002年,電改五號文提出通過“廠網分離、主輔分離、輸配分離、競價上網”改革,逐步建立具有競爭性的電力市場。
今年6月13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提出積極推進能源體制改革,抓緊制定電力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在頂層設計層面,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得到高度重視。
電力改革在十年之后,廠網分離的優越性體現出來,發電企業之間的競爭激烈,發電裝機規模增加,電力項目建設的成本也在下降,甚至曾出現“跑馬圈地”的現象,通過這一輪改革解決了中國“硬缺電”的問題。
與其同時,競價上網、輸配分離并沒有推進,完全競爭的電力市場仍在發育之中。發電指標分配制度、電網企業統一購銷、發電與用戶不能見面等問題一直飽受詬病。
目前,改革博弈的焦點集中在電網輸電、配電、售電是否拆分,電力調度能否獨立等問題。電網具有自然壟斷的屬性,電網企業作為利益相關方,傾向于輸配一體化的模式,由國家制定輸配電價,放開發電和售電側,管住中間。
也有觀點認為,如果單純對電網拆分,很難根除當前面臨的問題,甚至增加電力輸配成本,最終向銷售電價轉嫁。應該強化電網的公共服務功能,改變統購統銷的盈利模式,改變政府對電網的業績考核方式。
在電力調度分離的問題上,能否保證電力供應安全是討論的焦點。建議獨立者認為,調度是公共權力,為保障各類發電主體公平參與交易,應該獨立于電網企業;反對者認為,調度事關電網安全,技術性強,獨立后電力供應安全風險大。相比上述激烈的改革方案,相對溫和的改革方案則是實施大用戶直購電。即,國家價格部門確定電網輸電價格,發電企業與用戶商定交易電量和價格。這種模式得到各地方政府的支持,自去年開始國內視點范圍擴大。但問題是,這種交易并非完全市場化操作,交易方案、交易主體、交易價格需要由政府部門審批,多出現發電企業為用戶讓利的狀況。
況且,目前大用戶直購電交易規模極其有限,并未對當前的電力交易模式產生實質性的沖擊。這種改革路徑是一種迂回選擇,也被批評者認為是“隔靴撓癢,畫餅充饑”。
筆者認為,無論采取何種改革方案,電力體制改革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最為切實的期待是促成電價下降、保證電力供應持續穩定供應。
在能保證電網安全穩定的前提下,電力首先是一種商品,由市場供求決定,在體制上打破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間的交易壁壘,通過建立公平交易平臺,逐步開放市場,擴大并保障用戶選擇權。
在價格管理體制上,應該放棄政府定價的模式,政府部門負責監管電網公平準入、電網運行安全等事后監管工作,價格部門應該舍得放權,忍痛割愛。電力除現貨交易外,還可以探索期貨交易,當然這需要儲能技術和智能電網的發展。來源:北極星智能電網